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 > 利澳注册平台app >
利澳注册平台app
为了支援上海,超1.4万名江苏医护拼了!
发布时间:2022-05-25 17:42 来源:未知
html模版为了支援上海,超1.4万名江苏医护拼了!

从采样、检测到医疗救治,他们打通关了!

撰文 | 万顺顺

来源 | “医学界”公众号

“下楼做核酸了!”4月6日,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臻园的工作人员用喇叭呼叫。

“采样的医务人员早上2点钟从南通启东赶过来,不吃不喝到现在。”已经下午1点,喇叭还在响着。为这个小区做核酸采样的,是5名来自淮安市的江苏援沪医疗队采样二队队员。

他们凌晨2点起床、3点从启东出发、4点50到达浦东,再赶到采样地点、采集核酸样本,直到下午2点结束所有工作,再乘车回到启东酒店里休整,吃上出发后的第一顿饭菜。

有位采样队员表示,自己已经出门一个月,先是驰援连云港,没回家就赶到上海。

这是江苏省在此次疫情中支援上海的一个缩影。

从这5名来自淮安市采样队员,到2024人的江苏援沪医疗队采样二队,到1.1万余人的采样队,再到累计1.4万余名江苏援沪医疗工作者组成的采样队、检测队、方舱队。江苏省为了支援上海拼尽全力,是这次支援的主力军。

“长三角一体化,江苏和上海感情还是比较深的。”江苏省卫生健康委、江苏援沪医疗队采样二队的副领队汪海波说。

1.1万采样队:

采样总量达1483.76万人

4月7日,“7500名江苏援沪医护再赴上海”话题冲上微博热搜。这支临时抽调的流动队伍参加了4月4日和7日的上海市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。他们当日往返,昨天(4月9日)再次从江苏各地集结赶赴上海。

此前,两支来自江苏的常驻采样队伍已开始支援上海,江苏援沪医疗队采样二队的副领队汪海波表示,“目前,我们在4月1日、4日、6日、7日、9日出过5次任务。基本上每次都全员出动,采样总量达到了396万人。”

江苏援沪采样二队共有2024人,包括领队1人,副领队1人,各类管理人员22人,采样队员则从常州市、扬州市、泰州市、盐城市、淮安市5个市各抽调400名。

这些采样队员有1200人是住在江苏南通的启东和海门,400人住在苏州的昆山和太仓,还有400人住在上海。住在南通的队员,最远的车程将近3个小时,每天往返上海车程就将近6个小时。

淮安市队员采样结束后乘车返回/受访者供图

汪海波表示,将大部分队伍安排在江苏省内,有利于江苏医疗队伍整体的安全管理,也是因为上海本身压力很大,有利于减轻上海市后勤保障等工作负担。

对队员来说,每次任务基本上都在6点、7点集合,意味着住在海门的扬州市队员每次3点多钟就起床,4点前必须要出发。

“凌晨2点多到队员出发的时候,最惊心动魄,就像在打仗一样。”汪海波说,上海市需要根据核酸检测的结果制定方案,总方案定下来某个区需要选派1000人进行核酸采样,这1000人要细分到哪里,还得等区里面的层层落实。

有2次他都是凌晨2点接到上海市分配下来的任务,再和市级、医院联络人对接。“他们需要控制好时间,等到队员要起床了,再跟每个队员对接。对接量太大了,往往车子先开出去,在路上分配任务,告诉每个医务人员你在哪个点工作。”

采样的工作强度很大,除了集中固定采样,有的队员还要挨家挨户扫楼采样。为了避免穿脱防护服,从酒店出来到回酒店期间,有的队员选择不吃饭、喝水,也不能上厕所。“基本上都是下午5、6点回到酒店,吃个晚餐。”

采样队队员入户采样/受访者供图

这两天上海的温度越来越高,队员穿着防护服,体弱的人可能就会经受不起,“更多的人是咬牙坚持,毕竟他们代表江苏整体的形象”。

最让汪海波感慨的是,有的医务人员很热心,居民有什么需要就很乐意提供帮助。“从内心来讲,我们不大希望他们拼命地去干,因为身上湿透了,防护服的防护效果也就降低了。”

作为副领队,汪海波需要在后方统筹协调,既要保证采样任务顺利对接,又要保障队员的安全。手机里传来陌生电话,就会条件反射性紧张,难道有阳性病例吗?因为采样队每天都要做核酸检测,结果一出来会及时地汇报。

个别地方采样量特别的大,需要采样到晚上。看着后面还有几千人等着排队,还需要再把采样结束的人再调过来。“但是采样地点不同,再调人也浪费时间。所以确确实实上海不容易,我们也不容易。”

459人检测队:一天产能18万管!

江苏省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、江苏援沪医疗队检测队领队王宁,曾在武汉市支援抗疫71天,他担任过医疗队领队、采样队领队,这是第一次带检测队出征。

江苏援沪医疗队检测队共459人,他们3月29日抵达上海,从江苏省带来两个移动实验室,一个方舱移动实验室,一个是气膜实验室。4月8日,江苏省又调派2万管核酸检测能力的移动方舱实验室出发增援上海,现在正在落地。

据王宁介绍,气膜实验室的产能较大,能容纳120多人,方舱移动实验室容纳90多人,还有200多人在上海核酸检测基地,这个基地按照计划每天承担10万的检测量。

为了确保核酸检测快速出报告,他们24小时连轴转,分3班倒。“按照每天24小时工作时间,我们整个团队的检测能力在18万管。”

南京检测队在气膜实验室前合影/受访者供图

很多人不太理解核酸样本检测工作,以为在实验室做实验很轻松。按照PCR实验室的要求,检测队员需要穿着防护服,在实验室里不能活动,也不能喝水,机器运转起来实验室的温度随之升高。按照规范要求,在实验室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6个小时。

“采、送、检、报”环环相扣,王宁表示,有时候采样核酸样本数量、到达的时间等方面匹配不够合理,导致样本集中大量送过来,最后要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检测。“队员晚上九、十点钟进去,有的到凌晨四五点钟才能出来。”

标本前期处理、核酸提取、扩增,然后再报告,为了找到每一位阳性病例,核酸检测队队员要认真严谨,保证做出的结果绝对可靠。

检测队队员在实验室内工作/受访者供图

上海的样本中阳性率比较高,出现阳性还要进入复核程序。“查出的阳性中混有假阳性,该阳性的应该阳性,不该阳性的做出阳性也不对。”他们要从众多的试管中找到原始的标本,再用两种检测试剂复核,因此强度比过去要强很多。

“因为这次上海疫情非常严峻复杂,我最担心的是队员受到感染,”王宁说,实验室的操作不能够完全实现自动化,很多要手工操作。

2054人方舱队:

10小时内收治4000名患者

能够容纳1.36万张隔离床位的上海浦东临港方舱医院于4月5日正式开舱,江苏援沪医疗队方舱队与华山医院医疗队共同接管方舱B2-1F等片区,江苏援沪医疗队方舱队规划床位7308张。

“人流量最高的时候,我们10个小时内收治了4000名患者。截止4月8日晚上,已经收治7000多名。”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、江苏援沪医疗队方舱队副队长黄英姿告诉“医学界”。

江苏援沪医疗队方舱队共2054人,其中医师361人、护理1670人,大部分人都是抗疫经验丰富的老将,黄英姿曾担任江苏援黄石医疗队专家组组长,队长鲁翔曾担任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总指挥。

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内/受访者供图

黄英姿表示,方舱的患者大多数是无症状和轻症,基本上不需要特别个性化的治疗。“但是7000多名患者是个庞大的人群,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人、孕妇、小孩,有呼吸道疾病、冠心病、肿瘤的患者,还有一些存在心理焦虑、抑郁症。”

据她介绍,目前收治的患者中,年龄最大的高达89岁,最小是一位22个月的婴儿。“我们把这类高危患者划定在离护士站和卫生间最近的区域,便于他们的日常活动,也有利于我们及时观察,发现他们的病情变化而及时给予干预和处置。”

从医疗角度,临港方舱医院的治疗重点有两点:一是轻症患者病情如果加重,要早期发现、及时处理,转到定点医院去救治;二是救治主要方向是新冠不重,但合并基础疾病或其他病症。

黄英姿介绍道,以前在湖北抗疫,主要以呼吸科、感染科和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为主,这次需要各个科的医生,包括呼吸科、感染科、神经科、心血管科、内分泌科,甚至还要儿科、妇科、中医、康复、心理,也包括重症、急诊科的医生组成的应急团队、抢救团队,应对患者的突发情况,医生的构成组分比较齐全。

“我们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,这么大的方舱医院怎么样使各个部门、各个环节都良好地运转?患者这么多,凯发真人手机版,我们还要对接新的环境,跟保洁、工勤、安保、基建维修、信息多个部门协调配合,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。”黄英姿说。

江苏援沪医疗队方舱队副队长黄英姿/受访者供图

从3月28号开始修建,到现在临港方舱医院已经顺利地收治了1万多患者。黄英姿深知这个大工程背后的艰辛,从毛坯房到精装修,不管是大专家还是小医生,都背着包、推着医疗物资往里冲。

“让患者进舱的时候要喝到热水、吃到热饭、睡到热被窝。”临港方舱医院在海边,起初气温比较低,医疗团队提出建议后,临港的负责团队火速又加了一条被子。有的患者凌晨到院,虽然没有热饭,方舱医院内准备了管饱用的小点心。

“医务人员也非常让我感动,我们要求工作4小时,但有时候患者实在太多,他们出来休息会儿再进舱。”黄英姿说,“很多骨干几乎24小时没睡,一定要把这事做完、做好”。

来上海时,除了防护物资,江苏援沪医疗队方舱队队员按照要求,每人把私人物品带足一个月的量,但返回江苏的时间尚未定下。